


活动第一站,师生们来到了社区内的竹编老艺人工作室。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,墙上挂满了精巧的竹篮、竹扇等作品。老艺人一边演示,一边讲解着竹编“经纬交织”的奥秘。一根根普通的竹篾,在老艺人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中,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经过起底、编织、锁边等多道工序,最终化为兼具实用与美观的艺术品。师生们看得入神,纷纷上手尝试,在指尖的缠绕与穿梭中,深刻体会到了“匠心”二字所蕴含的耐心、专注与创造力。




传承人向师生们展示了从选料、剪裁、纳制到成鞋的全过程,特别是那厚实而柔软的“千层底”,需要一针一线地反复纳制,凝聚着制作者的心血与汗水。党员教师们引导学生观察鞋子的结构与工艺,探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可能。学生们抚摸着那细密而坚韧的针脚,感受到的不仅是手艺的精湛,更是一种朴素而温暖的情感寄托,明白了真正的设计源于生活、服务于人。




伴随着石磨转动时沉稳的嗡嗡声,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油香气扑鼻而来,瞬间勾起了所有人的味蕾。传承人详细介绍了“水代法”这一古老技艺,从芝麻精选、炒制到磨浆、墩油,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。看着金黄的香油从油葫芦中缓缓流出,学生们惊叹于古人的智慧,也理解了“匠心”就是对自己产物的极致追求,是对品质的坚守。这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,更是流淌在血脉中的文化记忆。


供稿:艺术设计系党支部
撰稿:卞新珂
审核:李倩
责编:谢宝婷
编审:张翔宇
终审:高保平